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与广东省中医院座谈会议纪要

发布人:黄致远 发布日期:2025-06-13

时间:2022年05月20日
地点:广东省中医院东区七楼会议室
出席嘉宾:
广东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处副处长 彭丹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杨志敏
广东省中医院重大项目办办公室主任 郭建文
广东省中医院大影像科主任 刘波
广东省中医院中医临床结局评价研究团队主任 吴大嵘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影像科主任 刘玉品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医院检验科主任 林海标
广东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黄鹂
广东省中医院主治医师 原嘉民
广东省中医院助理研究员 陈洋
广东省中医院助理研究员 尚潇潇
广东省中医院助理研究员 仇秦威
广东省中医院检验科博士 康春敏
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主任广州新华学院副院长 姚正安
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行政主管广州新华学院学科带头人 王一举
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项目主管 熊健
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田婷
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战略拓展委员会委员 黄泰华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卓汉逵
广州新华学院药学院院长 曹颖男
广州新华学院设备处科长 赫海艳
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高级秘书 王子杰
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高级秘书 黄致远

会议纪要:
在彭丹处长的引荐下,广东省中医院和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在5月20日于广东省中医院(一德路)开展了座谈会,探讨中医中药科学化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image-20250613165613-1
郭建文主任首先介绍了广东省中医院发展情况和重大成果,如开创了中医循证评价先河、梳理疾病和药房,出版获WTO专题推荐的中英双语循证丛书、建设中医湿症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也提到,目前发展瓶颈是怎么讲中医传统关键问题加以规范整理,包括病人高危状态、介入干预、发挥作用的物质效应基础和机制规律等问题。
而后,黄宪章研究员就湿症与慢病防治研究基础关键问题展开,为大家介绍了中医湿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情况、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如开展横断面研究届时湿症在血脂异常、颈动脉斑块最终发展成为冠心病过程中的分子动力学关系。他也希望能与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统计团队开展合作,一起探究湿症与慢病防治中的统计难题。

image-20250613165627-2

姚正安主任表示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及依托单位中山大学数学学院拥有华南最好的统计团队,非常乐意与广东省中医院展开各方面的合作。随后,他向彭丹处长和在座其他人员详细介绍了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的定位、发展情况、研究领域和项目情况,并介绍了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孙逸仙纪念医院合作的天元基金项目“支持病理诊断自动化的数学理论、方法与系统”项目及目前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并表示期待与省中医院的合作。
杨志敏院长也积极回应了姚正安主任的期待,她提出可以采取“人才联合培养”的方式,互相派驻博士生交流学习,进一步开展合作。

image-20250613165640-3

image-20250613165646-4

随后,卓汉逵教授就对偶四元数知识图谱嵌入学习及其在中药材推荐中的应用作了专题报告,具体介绍了关于建立TCDMG相对标准知识图谱、建立中医知识图谱链接预测模型和基于对偶四元数可解释中药材推荐模型以及在模型可视化方面的工作和研究进展。
而后,省中医院作了“健康状态辨识与中医治未病创新团队数据库简介”,

image-20250613165656-5

介绍了横断面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数据库的情况。姚正安主任指出,我们的统计研究生普遍存在没有数据集的问题,只能使用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时效性和专业性得不到保障。希望与省中医院开展数据集共享方面的合作,提升数据效能,发掘对应关系,助力中医药标准化。他认为可以效仿与其他医院的合作模式,先签订保密协议并进行数据脱敏。杨志敏院长表示了支持。
最后,彭丹处长就本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华民族繁衍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数学是科学之母,是中医药科学化的底层语言。两者的相互碰撞能够产生激烈火花,推动数学应用领域的扩展和中医药科学化、标准化和可解释化进程,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和重大的意义。他希望双方围绕就中医现代化、智能化方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要在协议中清晰地明确创新资源投入、把握精准科研需求、确定任务时间节点、具体组织实施方案、成立联络工作小组、吸纳研究兴趣专家、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分享相关科研成果,统筹供给与需求、结合实现难易程度、凝练重大关键任务。他寄语双方,努力将合作不断深化,在国家重大前沿关键领域如“数据孪生”方面开展合作研究,争取建成一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image-20250613165712-6

image-20250613165717-7

image-20250613165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