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建设议题会议纪要
时间:20230208上午10点
地点:中山大学南校区数学学院301会议室
参会人员:姚正安主任,王一举行政主管,文武,潘嵘,黄泰华助理,唐荣霞,幸俊龙,黄致远,刘兆琨
线上参会人员:熊健,王振友,杜毅,秦绪龙,姚清河,王和勇,黄锐,李进,吕威,高崇志,...
主持人:姚老师
会议内容概要:
姚老师:
1、强调应用数学的落地,提出数学中心公司化建设的思路,完善中心的制度建设,要像公司一样建立日常工作制度,朝九晚五,等等......
2、多位副秘书长的协调和工作等事项,开个会议落实;
3、目前几家公司的合作思路等(数中科技(文武),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静),(陈红仙),(黄泰华)等);
4、王老师:数学中心的制度建设和中心事务处理流程
附: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事务及个人想法
一、人力管理
1、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对接
2、组织执行委员会(中心主体)
3、学术委员会群体
4、应用委员会群体
5、拓展委员会群体
6、研究群体力量管理
7、研究生和访问学者管理
二、财务管理
1、项目经费统计结算
2、会议经费结算
3、日常报销
三、项目管理
1、项目前期信息获取
2、项目前期交流磋商打磨
3、项目联合申报(人员、方案、申报途径)
4、项目合同签署及相关事务
5、项目过程管理(月报、年报、中期检查)
6、项目结题(结题报告、科技报告、成果梳理)
四、外联拓展
1、国家科技政策及项目信息获取
2、区域和地方科技政策与需求获取
3、政府、高校和企业交流与项目信息获取
4、中心机构拓展或平台增设
五、中心日常事务
1、高校与研究所联络
2、企业交流事务
3、学术交流事务
4、差旅安排及相关事务
5、中心场地、设备、体制、机制、制度、章程等建设(硬件软件环境)
6、中心信息化建设
7、关键点事务安排(年初、会议、考查、交流、年终)
8、中心文化建设
六、网站管理
1、学术日历(日历形式,可在对应日期填写学会/学术会议安排)中心内部学术活动安排、专题采集与更新
2、中心概况(中心简介/组织架构/中心章程/业务联系)与更新
3、学术动态(按时间逆序排列,可按时间和主题查询)中心研究领域相关学术动态跟踪、信息采集与更新
4、人员队伍(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组织执行委员会/应用委员会/战略拓展委员会/研究团队)与更新
5、学术研究(学术会议/专题讨论班/综合报告/学术访问)各个研究团队和研究项目跟踪与更新
6、人才培养(管理办法/管理流程/日常管理)与更新
7、专家风采(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介绍)与更新
8、招贤纳士(申请模板/相关文件)与更新
9、光影岁月(中心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关键点的图文)与更新
(立地顶天事业,披星戴月精神)
(开放融合、互助进取)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开放开拓,尽善尽美)《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建议:
1、明确的制度(人财物项目)和灵活的机制(责权利义务)
2、一人多位(角色),有为有位
3、多方位的学科交叉机制;多元化的项目形成机制;多角度的资源吸引机制;
多维度的企业合作机制;多体制的规则对接机制。
4、建立评价机制
多方位的学科交叉机制
横向即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采取多单位多院系的合作,主要涵盖但不限于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学科,原因是现实的任何问题,都不是单一学科可以解决的。
纵向即同一学科不同层次的单位和个人的交叉协同:
多元化的项目形成机制
通过企业调研形成项目需求是主要形成机制,但也对国家和政府的不同渠道的项目组织研究力量联合争取,同时对企业有明确的需求的技术改造项目在算法方面给予支持。
多元:申报、联合申报、共同负责(双负责人制)、已有成果落地(不排除非中心人员现有成果)
多角度的资源吸引机制
研究力量(团队、个人)、研究经费、人才培养
多维度的企业合作机制
承接国家和政府项目采用中心常规研究力量负责制;企业和事业单位出资项目的合作采取双负责人责任制;协助企业项目成果落地采用配合方式。
咨询、方案、报告、专利、论文。
多体制的规则对接机制
与港澳的合作,如何解决体制之间的对接问题?